2024年,审计处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审计任务,以精准高效的审计监督为我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是规范有序开展审计,不断提高资金效益。
2024年,我校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年陕西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100余项各类审计项目。其中基本建设、维修修缮和货物服务类审计项目98项,送审金额6988.95万元,预估审定金额6193.11万元,预估审减金额795.84万元,预估审减率11%,取得了较好的资金效益。主要审计项目开展如下:
1.配合上级单位开展审计工作10余项。主要包括:2023年度学校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撤离现场后的对接协调、后续整改、整改结果报送)、2023年度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审计(后续整改、整改结果报送);填报各类统计报表等。
2.组织开展内部审计项目110项。主要包括:经济责任审计8项、财务收支审计2项、事前预算复核审计42项、事后结算审计57项、资产评估1项。
3.根据管理需要开展专项审计项目3项。根据教育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安排,我校结合日常管理需要,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2021-2023年度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进行专项审计,以及对疫情期间举办超市经营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4.组织开展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针对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行组织开展的审计发现问题,我校严肃认真对待审计整改工作,组织召开4次专题会议,把整改工作作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规范日常管理和推动学校治理水平再上台阶的措施。
二是优化改进方式方法,确保审计高效开展。
针对以往审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我校审计处采取各种措施优化改进工作开展方式方法,主要包括:
1.规范审计报告格式。要求审计公司按照规定模板出具审计报告,以便及时发现审定金额、招标金额、合同金额之间的逻辑关系,防堵预算管理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漏洞。
2.规范工作交接程序。对于移交审计资料、踏勘施工现场、核对工程量等工作,严格规范四方签字确认环节,避免因审计时间过长引起的工作纠纷(备注:四方,即施工方、审计公司、项目组织实施部门、审计处)。
3.规范审计资料格式。我校制定各类审计资料模板,进一步规范资料报送的格式。对于报送资料不完整的,一律退回补齐后方可再次报送。
4.规范审计监督手段。针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我校通过制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审计监督方式,视情况采取招标前预算复核、施工过程审计监督和事后审计结算(决算)多种审计监督手段。
三是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持续提高能力水平。
针对审计人员少、新制度多的实际情况,我校通过参加业务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以审代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审计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培训2人次,专业机构培训1人次;二是组织召开内部审计专题培训会,由审计人员讲解审计制度要点、审计工作流程和各项规定;三是鼓励审计人员考取审计师、高级审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协调人事处打通审计人员职称评聘通道;四是通过以审代训提高业务水平。委派1名审计人员累计9个月参加省审计厅开展的重大项目专项审计工作,委派1名审计人员累计1个月参加省总工会开展对直属基层工会经费收支情况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