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末,我们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涉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波及到其中的每一个人。
教育审计也是伴随改革开放而开始、发展,并且日益规范的。
1985年,教育部根据《国务院批转审计署关于发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的通知》要求,成立审计室,拉开了教育审计的序幕。
随后,全国教育部门和单位相继成立了审计机构,任用专职审计人员,启动内部审计工作。
在之后的30多年间,中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审计功不可没,发挥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和评价,以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廉正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风险,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当下的教育审计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查账”,而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要求专业技能的任务。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此背景下,教育审计工作同样进入新时代。
当前,教育审计工作从单纯的财务审计转型至财务与绩效审计并重,从事后审计扩展为事前、事中与事后审计并举,从以反贪惩戒为目的变化到以服务机构为导向。
与此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审计业务的日趋庞杂,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审计从业者大多是财务专业出身,而事实上,审计是对业务的全面核查,财务审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内审人员除了掌握财务技能,还要具备其他领域的背景知识。
同时,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与腐败等不良现象做斗争的勇气,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不能因为怕得罪人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此,市场的介入成为未来教育审计事业的趋势,不仅表现为组织外部独立的第三方对内部审计进行检查和评估,还可以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运行规则。
对于个人来说,40年是人生旅途中一段足够长的时光,而对于中国的教育审计事业来说,还处于年轻的起步阶段。由于我国的审计工作起步晚,各项配套制度有待完善,因此,中国的教育审计尚有诸多不足,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向未来,教育审计走在大道上,一方面,改革开放赋予的社会大环境,让教育审计工作大有可为;另一方面,各教育事业单位逐步理解并认同了教育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制度上予以保障,在人事上加以支持。
让我们期待,教育审计事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社会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